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慈圣光献皇后挽词二首 其一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帝图绵永合无涯,天降真人动鲁沙。
两奉离明来继业,久膺舜养似重华
徽音远过周文母,俭德深惩汉外家。
仙仗忽遥灵寝闭,悲风空引戟幡斜。
慈圣光献皇后挽词二首 其二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画梁归燕拂轻埃,庆寿宫花亦盛开。
平日仙踪何处觅,今年春色为谁来。
寝门永隔慈孙问,陵路俄瞻吉仗回。
圣主孝思刑四海,千秋万载咏烝哉。
元丰二年慈圣光献皇后发引四首 其一 仪仗内导引 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一部
驾斑龙。
忽催金母转仙仗、去瑶宫。
绛阙深沈杳无踪。
渐尘空。
丝网琼林,花似怨东风。
垂清露啼红。
犹想旧春中
献万寿、宝船空。
元丰二年慈圣光献皇后发引四首 六州 其二 警场 宋 · 无名氏
九龙舆。
记春暮、幸蓬壶。
琼囿敞,绣仗趋。
年华与逝水俱。
瑶京远,信息断无。
宝津池面落花铺。
愁晚容车来禁涂。
凤箫鸾翣,西指昭陵去。
旧赏蟠桃熟,又见涨海枯
应共灵真母,曳霞裾
清都
恨满山隅。
春城翠柏藏乌。
扃户剑,照灯鱼。
人间一梦觉馀。
泉宫窈窕锁夜龙,银江澄澹浴仙凫
烟冷金炉玉殿虚。
绿苔新长,雕辇曾行处。
夜夜东朝月,似旧照锦疏。
侍女盈盈泪珠。
元丰二年慈圣光献皇后发引四首 十二时 其三 警场 宋 · 无名氏
治平时
暂垂帘,佑圣子、解危疑。
坐安天下逾岁。
厌避万机。
退处宸闱。
殿开庆养,志入希夷。
扶皓日,浴咸池。
看神孙、抚御千载,重雍累熙。
四方钦仰洪慈。
阴德远,仁功积,欢养罄九域,礼无违。
事难期。
乘霞去,乍睹升仙,诰下九围。
泣血涟如,更鸾车、动春晚、雾暗翠旂。
路指嵩伊。
薤歌凤吹。
悠飏逐风悲。
珠殿悄,网尘垂。
空坐湿,罔极吾皇孝思。
镂玉写音徽。
彤管炜,青编纪,宁更羡周雅,播声诗。
元丰二年慈圣光献皇后发引四首 祔陵歌 其四 警场 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三部
真人地,瑞应待圣时。
巩原西。
荥河会,涧洛与瀍伊。
众水萦回。
嵩高映抱,几叠屏帏。
秀岭参差。
遥山群凤随。
共瞻陵寝浮佳气,非烟朝暮飞。
龟筮告前期。
奠收玉斝,筵卷时衣。
銮辂晓驾载龙旂。
路逶迟。
铃歌怨、画翣引华芝。
雾薄风微。
真游远、闭宝阁金扉。
侍女悲啼。
玉阶春草滋。
露桃结子灵椿翠,青车何日归。
衔恨望西畿。
便一房锁,夜台晓无期。
和熹邓后谥议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孝和邓皇后崩,群臣谋谥。
于是尚书陈忠上言,以为《乡党》叙孔子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是以德著图籍,名垂于后。
伏唯大行皇后规乾则坤,兼包日月,厥初作合,允有休烈,贯鱼之次,加于小媵,中馈之叙,昭于帷幄。
遭家不造,三元之厄,孝殇幼冲,国祚中绝,海内纷然,群臣累息。
加以洪流为灾,札荒为害;
西戎蠢动武威,侵侮并、凉;
猾夏作寇,振惊勃、碣,家有采之思,人怀殿屎之声。
皇太后参图考表,求人之瘼,度越平原
建立圣主,垂畴。
咨之问。
六事之求,劳谦克躬,菲薄为务。
是以尚官损服,衣不粲英;
饔人彻羞,膳不过择;
黄门阙乐,鱼龙不作;
织室绝伎,纂组不经;
尚方抑巧,雕镂不为;
离宫罕幸,储峙不施;
遐方断篚,侏离不贡;
罢出宫妾,免遣宗室没入者六百馀人,以纾郁滞。
奉率旧礼,交飨祖庙,以展孝子承欢之敬;
蠲宪法六千馀事,以顺汉氏三百之期。
经艺乖舛,恐史阙文,命众儒考校东观阁学
博士一缺,广推十人,何有伐檀;
茅茹不拔,屡举方直,显擢孝子;
遵忠孝之纪,启大臣丧亲之哀;
疾贪吏受取为奸,纠增旧科之罚;
长吏虚伪进退锢之十年;
追崇世祖功臣,国土或有断绝,封值遗苗,以奉其祀;
爵高诸国胤子,以绍三王之后。
事不稽古,不以为政,政不惠和,不图于策,犹不自专,传谋远暨,允求厥中。
刑之所加,不阿近戚;
赏之所及,不遗侧陋。
终朝反侧,明发不寝,徒以百姓为忧,不以天下为乐。
圣诚著于禁闼,而德教被于万国,故自昏垫,以迄康乂,籴入千石,以至数十,叛虏降集,贼宁边垂。
胡辈去塞,永元之世,以为遗诛,今畏服威灵,稽颡即毙。
徼外绝国,慕义重译,求献其琛。
史官咸贺,请作主颂,却而不听;
郡国咸上瑞应,寝而不宣。
允恭挹损,密勿在勤。
遭疾不豫,垂念臣子,御辇在殿,顾命群司,流恩布泽,大赦天下。
有始有卒,同符先圣。
昔书契所载,虞帝二妃,夏后涂山高阳有莘,姬氏任母,徒以正身率内,思媚周京为高,未有如大行皇后勤精劳思,笃继国之祚,正三元之衡,康百六之会,消无妄之运者也。
功德巍巍,诚不可及。
汉世后氏(《书钞》作「母氏」)无谥,至于明帝,始建光列之称,是后转因帝号,加之以德,高下优劣,混而为一,违《礼》「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之制
《谥法》「有功安人曰熹」。
后一体,礼亦宜同。
大行皇太后谥为和熹皇后,上稽典训之正,下协先帝之称(本集,《后汉·曹皇后纪》注引《蔡邕集》,又略见《北堂书钞》九十四。)
陈先生墓志铭元丰四年九月1081年9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五、《古灵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公姓陈氏,讳襄字述古
其先光州固始人五代时王氏入,因随家焉,今为福州侯官县古灵人。
曾祖讳令图,仕闽通显。
祖讳希颖,文林郎果州司户参军
父讳象,台州黄岩县尉,累赠尚书兵部侍郎
母黄氏永嘉县太君,继母王氏集庆郡太君
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建州浦城主簿
浦城多世族,侵扰请托,以挠法败政为常,县阙令者久之。
公不为恤,辨治有能名。
台州仙居县,益务以礼法教其民,民爱乐之,莫肯犯。
皇祐三年,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孟州河阳县
司徒郑国富公为之守,一见而知之。
土人不知水种之利,公度田二百亩,为法以示人,人习行之至今。
彭州濛阳县
富公入相,荐之,召试,秘阁校理判尚书祠部
有乞寺观额度人为僧、道士者,公论不可。
编定昭文馆书籍。
常州
州滨大湖,而运渠高,水不能溉。
公为刬去堰埭,浚之,与湖通波,赖其利者二百里。
民有父母而出赘,公叱使还养,凡数十人。
召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
上初即位,使契丹
契丹欲屈公下坐,公以礼固争,不为屈。
还,知明州,未至,召修起居注知谏院管勾国子监
有诏两制台阁议学校贡举之制,公因奏常秩等四人知经有实行,宜以礼召见,补太学官
未几罢谏院,兼侍御史知杂事
有旨知制诰阙,召试,公上言:「陛下以义使臣,臣当听命之不暇,敢怀利以事上哉」?
从之。
兼判吏部流内,赐紫衣金鱼。
言内外臣僚乞亲属官,多选人已授者,请以三月为限,从之。
时朝廷大新法度,而听者为屈。
公数上疏论列,辄留中不下。
召试知制诰,公奏辞曰:「臣有言责,不敢不言;
言未足塞责,谴其可逃!
召试,臣何敢当」?
又除直舍人院天章阁侍讲、兼修起居注,皆固辞,乞补外官。
上赐手诏曰:「近以卿知制诰,卿以言事未遂,恳不受命,且求外补。
朕素慕卿经术行己,深惜远去,特还旧职,庶几左右经席,渐磨道义,以适所愿闻。
今览来奏,尚欲固辞,岂未悉朕意欤?
还卿来章,当亟就职」。
乃复起居注判流内铨
明年知制诰、兼直学士院
诏河决河北诸郡,公当视草,以「水不润下」为言,中书改之,乞知陈州,移杭州
唐相国李泌六井通判杭州苏轼为之记。
僧方人居,而禅学久废不传,公以宗本、宗传二人为之倡,其徒至奔走天下。
应天府,未至,又移陈州
修八字沟以泄城中霖雨水潦之苦,州人便之。
召还,知通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提举进奏院
公久去朝廷,上见而劳问之甚渥。
尚书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明年,兼侍读知审官东院
明年提举司天监
元丰元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
明年,兼判尚书都省
是年十月慈圣光献太后山陵以公为卤簿使,公盖已病矣。
三年三月十一日,卒于京师,享年六十有四。
公在告久,上数以问大臣,及遣中贵人临视,而公已卒。
奏至,上为悯悼,赠给事中,录其子之未官者,且及其外孙焉。
朝散大夫,勋护军
公布衣居里巷,与陈烈、周希孟、郑穆游,乡人尊之,号四先生
仕宦所至,必大葺学舍,新祭器,岁时行礼其中,亲为诸生横经以讲。
及任太府,事剧体重,犹不倦以止,其乐善好学,殆天性也欤!
资禀温厚,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与人交,久而弥笃。
折节下士,所游多时闻人,郑穆、刘彝,皆其女弟之婿。
娶陆氏,封文安郡君
子男二人:绍夫,秘书省正字
中夫,将作监主簿
女五人:长适苏州录事参军傅楫,次适宣德郎方蒙,次适承奉郎孙之敏,二女未嫁。
所著文集二十五卷。
元丰四年九月葬于常州宜兴永定乡蒋山之原,铭曰:
有严陈公,不降色辞。
躬厉以正,去尝见思。
小邑大州,视之若一。
劝学谈经,人罔不率。
问学醇古,操行则高。
经术行己,天语之褒。
如公羁孤,又无党援。
学士殁身,维帝之眷。
行信于友,有德在人。
虽不百年,在公犹存。
毗陵宜兴公治昔者。
今葬其乡,将配公社。
宪圣慈烈皇后谥议庆元四年正月三日 宋 · 高文虎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一、《宋会要辑稿》礼三四之三一(第二册第一二九六页)
臣闻周家肇造,施祉子孙,齐媚嗣徽,贻谋燕翼。
于时聿来胥宇,自浒及岐,实惟太姜,艰难经始。
然而阅母仪于四世,拥圣礼于三朝,则莫之闻也。
汉室重兴,系隆基统,性仁躬俭,甄贶振炎,于时征伐将兵,徙涓旋浴,实惟光烈,勤劳叶图。
然而侈尊养于九龄,衍号荣于七册,则莫之见也。
维天眷顾宋德,维宋迓续天休。
端瑞坤元,于赫景运。
立宪垂则,再造有家。
秉惠著慈,丕佑累圣。
功成德盛,不能尽宣,巍巍乎,煌煌乎,弗可及已!
繄欲笃追远之志,焕贲崇之彝,则谥以彰功,名以宾实,诚邦家之景铄,古今之丰规,允属明时,发扬大美,天人协契,咸在欤。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淑哲而聪文,俭恭而仁圣,德足以配乾之运,明足以俪日之常。
言动雍容,肃然法度,威容端穆,郁有礼仪。
昔者神羊告符,绛煇贯室,灼知帝意,垂羡皇图。
盖自高宗规恢复古,则启赞谟断,同义艰难。
航海之初,扈兵失轨,后擐戎服,射中数人,悉就枭擒,事克康济
舛难迄靖,内政毕修,祗奉慈宁,日精寝膳,药皆亲饵,带鲜释衣。
言婉计周,进贤是劝,诚明虑远,赞巽惟先。
颐怿大庭,全享曼寿。
亦粤孝宗,袒膺宝祚,夙勤保养,特著恩仁。
助决高皇,亲传神器。
天日之表,慈训所形,黄屋非心,并安至养。
甘旨必奉,燕虞必躬,芙蓉幸游,大安侍宴,四岁瑶册,岁介玉卮。
退处重华,密拱长乐,事亲之笃,邃昔所无。
至于上皇,祗承畀付,参定文命,光授神孙,夤事层闱,叠隆显号,时则有慈福之称。
逮我圣上遹骏巽谟,饬御帘帷,备勤拥立,曾孙有庆,天下以宁,时则有光佑之号。
若乃大练浣服,斥翠贱玑,《葛覃》之俭也;
选采嫔媛,登御掖闱,《关雎》之风也;
开寤渊衷,援据前古,《鸡鸣》之戒也;
闵劳臣下,甄别勋勤,《卷耳》之义也。
而又研绎诗雅,基化二《南》,璿闻邃深,榜以贤志;
诚诵《通鉴》,陈戒后家,畹戚勤趋,属以学行,其思远矣!
游心藻墨,耽乐典文,宝画银钩,俪美尧翰;
凝神澹薄,咀味道真,凤篆龙编,日虔仙籍,其志崇矣!
故辅治南内凡三十年,妇顺宣明,阴教敷鬯,承祀宗庙,洁共粢盛。
助笃求才,政销私谒,而内治彰。
游东朝三十有五年,天贶丛臻,人心驩赞,养有圣子,禅有重孙,庆衍祥流,礼明物盛,而全福备。
方当绵万年之历,来五日之仪,行地无疆,巩宋罔极,遽兴厌世,不返乘风。
汉殿深沉,迥閟含饴之乐;
母池杳渺,空传飞鹤之迎。
然而啬用广储,豫裁陵役,却药辍进,务全护医,若德与仁,亦至矣乎!
仰圣上之怀思,期恩慈之报称,中禁举为期之制,外庭从易月之宜。
乃诏司存,饬丰恤典,媲垂帘而质谥,即因山而图陵,有以见维则之绳、谨终之厚矣。
窃观世有后德,莫如圣朝。
章献明肃,则拥佑仁皇,同决几政;
慈圣光献,则援立英宗,传序神庙;
宣仁圣烈,则决策泰陵,临朝九载;
钦圣献肃,则预立哲后,宅勤帟帷;
昭慈圣献,则基命中兴,载定宗社。
至于赞,以武继文,戮力一心,垂模四世,时维太后,视前增辉。
辑懋饬终之经,肇闳易名之义,宜铺张而扬厉,俾硕大而光明。
谨按谥法:圣能法天曰宪,通达先知曰圣,视民如子曰慈,安民有功曰烈。
夫叶扶炎正,共致泰平,苞偃干戈,黼黻礼乐,非宪之大欤?
蚤赞巽袒,申衍孙谋,允玩冲虚,躬享康祉,非圣之至欤?
备尝艰险,巩成至功,涵泽深长,跻民仁寿,非慈之盛欤?
基图有永,宗庙再安,肃拥重闱,本支百世,非烈之伟欤?
呜呼!
道大者莫容管窥,德隆者尤难藻绘。
伊欲合典文而齐久,被金石以宣声,庸建涂山之勋,式昭娲石之造,俯钦明命,恭献棐辞。
阐泽号文,受成庙祏,于以昌亿祀之庆,于以婿在天之灵。
大行太皇太后谥曰宪圣慈烈皇后
臣谨议。
奏请四皇后庙升祔状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九、《无为集》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
右臣先曾上言,伏为皇后庙四室,第一室孝惠皇后贺氏,第二室孝章皇后宋氏,第三室淑德皇后尹氏,第四室章怀皇后潘氏。
孝惠皇后太祖首纳之后也。
淑德皇后太宗首纳之后也。
章怀皇后真宗首纳之后也。
并遇初潜,嫔于帝室,正位乎内,至化所基,生享礼封,后行追册。
孝章皇后在太宗之朝已母仪天下,及太宗即位号曰开宝皇后
以上四后顺德徽音,见于彤史
奉安别庙,荐享有常,升祔之仪,久而未讲。
每遇禘祫,则迁神主,设席于太庙本位、帝主、后主之次,虽云合食,其实异牢,礼意人情,有所未尽。
或者以谓孝惠、淑德、章怀三后生无尊称,殁加盛礼,难以升祔太庙。
臣谨按《国朝会要》、《礼阁新编》所载,懿德皇后符氏,开宝八年崩,亦在太宗登极之前。
至太平兴国二年,方行追册,今已升祔太宗室。
况又孝章皇后在太祖之朝已正中壸而母仪天下乎?
伏请比用懿德皇后礼例,升孝惠皇后、孝章皇后祔于太祖皇帝室,升章怀皇后祔于真宗皇帝室。
所贵严升配,正始人伦,推广孝思,风化天下。
奏入已久,未蒙付外施行。
今伏见慈圣光献太皇太后上仙,山陵有日,陛下以嫡孙号慕过哀,外示易月之文,而实遵三年之制。
谓园陵有所谦抑,故隆以因山;
谥法未足形容,故增以四字。
权宜祥禫之服,却而不御;
公卿群臣表章,七上而始得。
瞻望更朝,又表章五上,然后勉从正殿之请。
每降手诏,发扬太皇太后仁圣功业,莫不出于至诚,感动天地。
自载籍以来,天子孝德未有过今日也。
将来九虞礼毕,则崇配于仁宗室。
臣愚不避诛殛,再敢上浼天听,伏乞陛下扩充不匮之心,等而上之,至于祖宗后庙,因慈圣光献崇配之日,升孝惠、孝章、淑德、章怀四后神主祔于太祖、太宗、真宗祏室,断天下之大疑,正宗庙之大法,以垂永久,不胜至愿。
其升祔昭穆,准淳化元年敕,宜依旧懿德皇后在淑德皇后之上;
咸平三年敕,孝章皇后宜在孝惠皇后之下。
祥符五年敕,禘祫之日,孝惠、孝章、淑德三皇后神主,祔飨于太祖、太宗本室,次于正主。
祥符六年,言者请以元德皇后神主升祔在懿德皇后之上,真宗诏曰:「载念尊亲,盖惟极致。
在乎陟降,非敢措辞。
惟以祔庙之岁时,用为合享之次序,宜恭以元德皇后神主祔于明德皇后之次」。
至庆历五年,言者请以章懿皇后序于章穆、章献皇后之上。
仁宗诏曰:「祗览祥符之诏,深原文考之旨,极意尊亲之际,重形陟降之辞。
故以祔庙之岁时,用为合享之次序。
义无差别,情无重轻。
恭依礼官所议,奉章献皇后、章懿皇后序于章穆之次」。
是至庆历祀仪,凡行禘祫,皇后神主并设席于太庙本位、帝主、后主之次,永万世不易之典也。
如蒙允臣所请,其升祔昭穆,即乞依三朝诏旨及庆历祀仪、熙宁祀仪施行。
谨具奏闻,伏候敕旨。
韩琦定策功疏元祐二年二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六、《忠肃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五
臣等去月二十六日奏事延和殿,论韩琦等定策以立英祖,勋烈显著,近年为人掩夺其功,乞赐明辨。
方惧僭冒,俯听罪诛。
伏蒙圣慈开纳,宣示本末,不待臣言,而自已晓然见是非之正。
臣等退而感叹,因窃思念自至和以后,臣子以国本未建为言者,盖不可胜数,或泛乞早定储贰,或愿择宗室之贤者,至于请立谁何,有所主名,则万一无敢及之者。
至嘉祐六年欧阳修司马光疏,日日叩请,开导引翼,天意感悟,大议始有主名,而英祖皇子之诏遂下矣。
言之者虽多而为之者也,忧之者虽众而任其责者也,此四海之所共闻,天地祖宗之所照鉴,而今日莫如太皇太后陛下之所详而知也。
等有社稷之功,而不能自保于存没之际,王同老为父贪功,上其私室所藏之文,引中书同列窃议之语,乃云至和已有定议。
神宗以为赏疑从予,恩过宁僭,于是进官录子,所以褒显之者,倾动一时。
而诏旨直谓嘉祐立子之诏,但宣至和已定之命而已。
嗟夫!
大忠元勋,移彼而就此,有所与夺矣。
此公议之所不服,而是非之际,不可以不辨也。
循迹考理,皆有證佐,臣已列九事,具之前疏。
同老与同时执政皆亡,而慈圣光献皇后上仙之后,谓无有知其事者,乃出而攘之,而不虞太皇太后陛下之知之也。
臣等区区,非为、修等家横冀恩泽,亦非欲追革同老等赏典,但乞降一诏书,辨正定策大功所在,布之天下,付之实录院,以昭信史,以伸公论,以慰士大夫心,为万世忠议之劝。
伏望早赐指挥
取进止。
〔贴黄〕前后臣僚乞建嗣者虽多,然等嘉祐未定策之日,止用谏官司马光章疏,等日持其疏恳请于前,其功业皆相济以成之也。
伏望于今来诏书中,明赐别白褒显,以示天下。
其与元丰旌赏之事,自无相妨。
范峋免应奉山陵元丰八年十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八、《忠肃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
臣近准尚书省劄子节文:「据户部状,为府界提点司合应副山陵用度,本司官范峋前后申奏异同,奉圣旨令御史根究曲直,寻据取会文案看详,并系提点司虚妄理曲,已具状奏闻去讫」。
臣恭见山陵兴作,朝廷之大事,中外臣庶,莫不愿穷心毕力,以效万一。
况今灵驾经历七顿,皆所部,正其职事。
而本司明有应奉慈圣光献山陵故事未远,乃辄敢推免,妄引治平年财赋领于三司之事以为辞。
省司数数移问,索以旧例,匿而不言,巧文饰说,一出欺诬。
及情见理屈,方称备员畿内,不避狂僭,乞行管认,意以为非己之事,曲为朝廷承乏云耳。
偃蹇自肆,反覆不情,忘先帝拔用不次之恩为不义,慢陛下崇奉大事之令为不忠。
臣子之分,敢如此!
伏望详酌,重行黜责,以厉在位。
请标定宣仁圣烈皇后陵园步数奏元祐八年九月 北宋 · 范纯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
臣等准敕差充太皇太后山陵按行使副,未审陵园依慈圣光献太皇太后陵作七十五步,或只依故事以六十五步标定?
按:《宋会要辑稿》礼三三之一○(第二册第一二四二页)。又见同书礼三三之六(第二册第一二六五页)、礼三七之六四(第二册第一三五一页)。
又题御屏诗 其九 宋光献曹皇后 明 · 李承召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六
勤俭慈仁古所稀,深知稼穑是民依。
春畦最喜青苗茁,蚕箔时看黑蚁肥。
仓卒奸徒来作乱,指挥能事已投机。
三朝久享升平福,天下于今仰德辉。
言进四朝国史仪式奏淳熙十三年十月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四、《馆阁续录》卷四
史院已得旨进书,缘所修列传系慈圣光献皇后、宣仁圣烈皇后、钦圣宪肃皇后传居首,事体甚重,合依自来体例,提举官礼仪使同修书官宿卫
检照乾道六年五月内进《哲宗宝训》,系与《玉牒》同日一就于本所权行安奉宿卫
今来亦是两处同日进呈,乞依前项体例施行。
王文恭公圭神道碑元丰八年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八
元丰八年四月丞相王公圭感疾,诏国医诊视,遣尚宫数就问,赐以御膳珍药。
五月己酉,薨于位。
讣闻,两宫震悼,特辍视朝五日,谕三省悉裒故事,恤用优典,赙金帛五千,赐寿昌坊大第处其孤,加赠太师,锡符陵录婆律香,俾佐歛具。
贵臣护丧,恩礼视魏国韩忠献公,敕使督将作穿土斲石治圹。
开封东明县清陵乡之原,曰:「广阜在旁,小顿大起。
五音地学,于商家吉」。
将以九月辛酉襄事。
有诏尚书右丞李清臣,其为太师圭铭。
清臣顿首曰:「臣浅陋,大惧晦太师显行,天子有命,踧踖弗敢辞」。
臣窃观熙宁以来,先皇帝忧劳天下,内孝养两宫,友睦宗姓,外经纬文武,训兵足食,歛为训言,陈为法度,皆天子神智。
太师陪辅十有五年,其赞策纳议为最多。
及先皇帝厌万几、托国事,宝慈宫建立皇太子以定大统
未几,今圣践祚,太皇太后同听断,所以安慰人心,肃宁宫禁,流泽兆庶,怀服戎貊,至于天下卒无事。
原其功德,实自宝慈宫开佐圣孙,为宗庙计,而太师一时元臣,与其列请命福宁阁,以及双日朝延和,谋谟陟降,癯瘁滋力,克终大事,有勋烈焉。
谨推考世次。
公五世祖及暨高祖景图,成都华阳人
曾祖永为西畿令,从蜀王昶归朝,授右补阙,迁起居舍人
祖贽历侍御史三司判官,九为转运使,更领十州,所至有能名;
考讳准,以辞学擢秘阁校理,终盐铁判官
自公贵,三世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而曾祖封公于荥国,母尹氏封太夫人于燕国,祖封魏国,考封汉国,祖母丘氏、妣薛氏封太夫人,各从其国。
由荥国以下,葬河南,始徙籍于舒。
公字禹玉,幼警悟力学,日诵数千言,识者奇之。
十二能文辞,二十四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大理评事通判扬州
召试优等,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对便殿,赐五品服,同修《起居注》,为太常丞博士
中书,以右正言知制诰,加三品服,拜翰林侍读学士,入翰林学士
丁内艰,丧除复职,兼史馆修撰,又兼端明殿学士,进承旨
起居舍人四迁为给事中修《仁宗实录》成,进尚书礼部侍郎
熙宁三年参知政事
九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三年,朝廷用阶官寄禄,超授银青光禄大夫,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五年四月,复三省官,为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上日御史中丞率百官班贺。
仁宗、英宗加徽号,为仁宗册宝使。
礼成,封郇国公
上即位,恩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岐国公
初任扬州,既还朝,遂极文章之选,自是不复更外,无事任要重,靡不历试。
尝为三司盐铁判官,又判句院国子监纠察刑狱,修《三司条例》,判礼部、刑部,知吏部流内铨、审官审刑院提举集禧观判昭文馆权发遣开封府,接伴契丹使,奉使契丹提举诸司库务权尚书都省
同议茶法,考转运使提点刑狱课绩,判太常寺者再,知贡举者四。
英宗南郊,先帝两祀明堂,及原庙成,奉安神御于天元殿,公历为顿递、礼仪、大礼使,又为慈圣光献皇后、大行皇帝山陵使
公临官不茍,务于称办,恶诡激惨覈者,曰:「讦上厉下,吾不为也」。
自初服政,已若宿练。
其在扬州摄行太守事,大校以公年少,藐视不虔,立命捽首付狱。
王伦大掠淮海,将及境,州将恐惧,公奋厉其众,欲要击之。
贼闻,乃由他道去。
公平居,言色安徐,猝应事物,初若不用意,而敏捷精尽,虽索虑者无以加也。
其迎辽使至北都,使者欲轻裘便面过阙,公折以旧例必朝服,乃绐对服在后乘,公使驰取授之,敌人惭服。
庆历中契丹数邀求生事,刘六符者号才黠,公出使,六符来会食,声言将有所议,驰请公以动之,且观其举措。
公怡然往,六符大为公屈,卒无所言。
旧待辽使应办疲扰,公建为三顿,请分供帐食饮器,后先迭用,以周其阙。
尤明典章,善论事,其语洁齐易听,故多施行。
尝言贡举诸科滞于记诵,已立法使兼通本经大义,将有造浮说以摇前令者,愿确守之,法卒不废。
又论伎术官荫子孙,宜各以其类,若医官使奏医学,教坊使色长,不独使专其业,且以杜入官之滥,至今行之。
皇祐中,三圣并配于郊,又温成皇后立庙荐献略比太庙。
礼官列奏,以为当改,而大臣犹不从。
公曰:「并配以致孝也,而渎乎帝;
后庙以广恩也,而僭乎亲。
皆违经背礼,岂可以示后世乎」?
遂定配太祖而改温成为祠殿,荐以常馔。
宫臣执事,自此正焉。
尝作《明堂乐章》,因言升歌阙柷敔,无终始之节,而节鼓非雅音,乃诏增柷敔搏拊而黜节鼓。
公为《仁宗谥议》,奏谓贱不诔贵,故臣下称天以诔天子,读谥南郊,受之天也。
词臣草谥议,即降诏命,有司初不预闻,殆非礼意,宜合百官读谥圜丘
上可其议。
仁宗既祔庙,以考位配明堂,而真宗当罢。
御史请分太宗之大雩以配真宗讲官和之。
公议曰:「严公配仁宗,得礼之正,而欲递迁分祀以茍厌神灵之意,臣恐祖宗弗飨也」。
知礼者以其言为是。
及论丧毕禘祫、神主祔庙已尝吉祭,不当于禫毕复行馈食之礼,以折礼官,众论遂定。
治平中,大议追尊濮王,公于两制为议首,执用封期亲尊属故事执政以为不然。
公持之,卒不夺。
其后谏官、御史争论,久不决,帝以手诏裁定,多如其初。
熙宁元年,当郊,上疑于谅闇。
公与两制合奏:《王制》三年不祭,唯天地社稷越绋而行事,不以卑废尊也。
汉文帝以来即位而谒庙,至唐德宗以后踰年而不行郊。
真宗明德太后丧,明年亦祀圜丘、享太庙。
今宜如故事,其冕服、车辂、仪物、音乐缘神事者,皆不可废。
其年遂行大礼。
朝廷将复入阁仪,公曰:「唐紫宸为正衙,不御则唤仗由閤门入,则入阁非盛礼也,此不足复」。
公泛通六经,深于《诗》、《书》,善史学,其为文豪赡有气,闳侈瑰丽而不失义正,自成一家。
掌文诰二十年,每一篇出,四方传诵之。
数语大臣:「王圭诰有体,他学士不逮远矣」。
朝廷有大述作,虽已秉政,犹特命为之。
修仁宗、英宗《实录》及正史,多所刊定,意足而无长语。
拟稿上,先帝手诏以比班马。
英宗皇子中书召公草诏,公对曰:「天下属望立嗣子久矣,然必出自陛下意,则后莫能摇。
一有摇动,所以阶祸乱也」。
谕以「决自朕意」,乃进稿。
欧阳文忠公以为得学士体。
公草仁宗遗制、先帝为太子册、庆寿宫还政书,皆宣叙明鬯,人以谓协济大事,有翰墨之功焉。
又记宝文阁,奉诏为高卫王、康王碑,发明天子所以崇事圣母之意,天子嘉之。
公荣遇最久,诸臣无以为比,而谦俭慎默,未尝有过,有毁者率弗验,其后眷待愈隆。
御史欲诬其子仲端以事,公固请穷治,已而不挂一毫,言者服罪。
英宗尝召对蕊珠殿,设紫花墩命坐,翊日赐盘龙金盆以示恩意。
先帝拓熙河,赐之玉带,前后加勋至极品。
元丰二年,增授功臣号,率同列辞上曰:「功臣自唐中叶以宠从行军士,非古也」。
因诏罢功臣
公自奉甚约,而厚于昆弟,然于亲属终不敢私援荐,不知者至或怨之。
子:仲脩,以学登进士第,今为秘书省著作佐郎
仲端承事郎籍田令
仲薿承奉郎
仲琓、仲煜,承事郎
女:长郓州教授李格非,早卒;
权太常博士闾丘吁
次许嫁前进士郑居中,并封蓬莱县君
次尚幼。
孙男三人:昭,承奉郎
次晏,次晟。
公享年六十七,文集一百卷。
夫人郑氏,奉国军节度使戬之女,今举以祔。
铭曰:
自公五世,居蜀成都
高祖逮祖,食吏躬儒。
维考汉公,始徙家舒。
至于太师,幼奋乡闾。
发为文章,玑贝琼琚。
翰林是职,相府是居。
事业煌煌,何其伟与。
公意愉夷,公貌虚徐。
蹈勤履艰,勇则有馀。
武圣皋,造设新书。
学以教士,士众龟鱼。
法以练卒,卒劲虎貙。
拓洮披夏,声动穹庐。
赞赞厥功,公俞。
圣母神孙,并照天衢。
雺褰雾收,六合开除。
公于斯时,载持载扶。
有岩岱华,视我丕图。
公卧在疾,锡问𧾱𧾱。
公终考年,泽贲幽墟。
呜呼太师,显孰公如。
尊崇皇太后典礼诏治平元年五月壬子 北宋 · 宋英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一
朕祗膺宝图,夙赖慈荫。
方决策艰难之际,实先定于睿谟;
及临朝恭默之初,复仰烦于懿政。
虽明智之自得,避成功而不居。
亟下手书,退安房闼。
岂惟前世母后之罕及,抑亦自古圣贤之所难。
至仁大恩,盛德钜美,无物以称,非言可宣
朕日至寝门,躬修子道,殚四海之备养,得万国之欢心。
夫惟有天下之功,固享天下之报。
兴言典礼,未及尊崇。
肆命辅臣,裁度彝制。
上以彰母仪之盛,下以广孝治之风。
颁之有司,昭示永世
皇太后出入仪卫,恭依礼部太常寺增定,馀依治平元年五月十七日慈圣光献皇后故事施行。
按:《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
资政殿大学士右光禄大夫扬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淮南东路兵马钤辖上柱国冯翊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六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赠右金紫光禄大夫张公行状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九、《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六
曾祖昉,故任滁州法曹掾,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兖国公。
曾祖妣崔氏,赠兖国太夫人
祖洎,故任尚书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魏国公
祖妣赵氏、吴氏,皆赠魏国太夫人
方回,故任尚书比部员外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冀国公。
前妣贾氏、妣李氏,皆赠冀国太夫人
公讳璪,字邃明,其先同州澄城人
高祖蕴,唐末避乱游江左,为江淮盐铁巡官,因家于滁,遂为全椒人
公少孤,伯兄瑰早贵,公从之以学。
方十馀岁,俨如成人。
出处游息,未尝释卷。
一日,伯兄出《汉书》,俾子弟阅之。
公得《张良传》,顷之默记,略无所遗。
尔后每览书史,见忠臣义士之所为,则慨然希慕,且思有以过之也。
志大识高,议论明白,伯兄遇事多所询试,而公剖析利害,语必中理,伯兄深器之,曰:「绍先构而大吾门者,必此子也」。
十七举进士,试于礼部,有司优其程文而黜以冒讳。
嘉祐三年,再举中第,未唱名,遭母李夫人丧,朝廷以出身敕即其家而赐之。
服除,授校书郎,为凤翔府户曹参军
在官举职,操守坚正。
尚书苏公轼签书府幕,尝与公为考辞,而曰:「缓于利而急于义,利其外而介其中」。
则少时风节已可见矣。
三考,用荐者为县令,得处之缙云
缙云穷僻,儒服稀少,人不知教。
公视事之始,问民疾苦,已乃延见诸生,因言国家教养士类之意,将新吾县学,以来学者。
即使工人度材于山,得大木,而伐之出血,众以为神,惧而止其斧,亟以告公。
公躬往督视,趣使断之,人皆厌服。
既而蹊径巇险,人力莫能运致,非水不行焉。
公乃祷于山曰:「神而有知,岂与县令争是木哉!
傥有以行之,神之惠也」。
是夕大雨,山水暴溢,流其木达于可挽之地,遂以应用,邑人莫不敬异之。
学既成,来者甚众,肄业日益进。
德公,为之立祠。
政有便于民,锐然施之,不为己顾虑。
其与民决讼,多戒谕以遣,有不可恕,始寘于法。
大率专以礼谊为尚,而间以刑罚助之尔。
故邑民感慕之深,久而不忘。
熙宁三年,改著作佐郎
是时神宗方励精政治,招延隽人,大臣荐公于朝,便殿召对,敷纳称旨,即留中书编修条例。
未几除集贤校理
公行谊端洁文学渊粹,简在清衷,亟将巨用,故迁擢不次。
四年正月,加太子中允,仍前职知谏院,兼管勾国子监公事
二月,兼直舍人院
五月,兼同知审官西院
七月,兼同修起居注
时初置武学,公以为非,遂上言曰:「窃以自古养士之法,皆本于学校,而文武之道,莫不兼备。
故舞干习射,受成献馘,无不由此。
国家既以太学养育天下之材,使之习先王之道,明当世之务,及其成就,用之文武,无所不宜。
臣伏见朝廷别置武学,以义考之,恐未为当。
臣欲乞有习武事者,皆宜养于太学,既令考习兵书,复得与闻经术。
如此不独守攻战之偏,抑亦明忠义之训,庶于先王立学养士之意,无有违背」。
言虽不行,士论多之。
时朝廷方议出师征西戎,公上疏曰:「窃以自古至治之主,务治中国而已。
中国治,则蛮夷所以率服也。
且以尧百年之治,至于舜而盛泽大洽矣。
当是时,蛮夷宜无不服者,而犹有苗民之弗率,此舜之所以命禹徂征也。
然卒诞敷文德而苗民格,则自古至治之主,务治中国而已。
臣窃见陛下即位以来,考古求治,将以复太平之功。
然生财未尽有道,用财未尽有礼,道德未尽一,风俗未尽同。
此宜忧勤勉勉,以纲纪四方之时。
乃先及舜命禹徂征之事,臣窃以谓此非自古至治之主务治中国之意也。
伏愿陛下追讲尧舜所以治中国之政,则蛮夷区区,何足烦圣虑哉」!
先帝深以为然。
其直言正论,裨赞大体,皆此类也。
六年春,以疾请补外,章屡上乃从。
三月,加集贤殿修撰、知蔡州
陛辞日,眷问优厚,面赐六品服以宠其行。
蔡州属县,常赋之外,户民可散酒课利无虑七千馀缗,考究簿书,不知其所始,京西诸郡率无此入。
公留意体究,盖自国初以来,不禁编户造酒,遂均认课额,随夏秋二税纳金。
其后官既榷酤,所输不免,民实患之。
公为条奏蠲除,使上彻无名之赋,而下获便安,其利博哉。
七年五月召还,复知谏院
先帝谓错杂之任,所以维持纪纲,纠正朝列,以公向在谏垣,而能秉义以言,无所阿附,正色不挠,多所发明,求于佥言,莫如公称,乃改兼侍御史知杂事,情以年劳,转太常丞
公既职在纠劾,自拜命,即反覆为先帝陈任贤去邪之意,几千馀言,先帝深嘉纳之。
先是,两浙提刑司擘画盐法,务为掊尅以营课入,督责检补,纵其搔扰。
二年之间,缘之坐死及徒流迁徙者,不翅万人。
虽课利增羡而添官益卒,多设巡逻,及以官缗代赏,计其所费,其赢无几,而使一方之民横被苛虐,怨嗟之声流传道路。
公具条奏,乞罢免元议之官,仍委有司,将所改盐法别行修定,务从宽简,以称陛下爱养元元之意。
公又以募役之法,下户病于出赀,遂奏疏曰:「伏见行役法以来,中等以上均出役钱,悉免重役,自四等以降,旧役本轻,而当役之年复又疏阔,然类多贫匮,俾之每岁纳镪,以助众役,力有不任。
臣访闻得诸州宽剩缗数甚多,立法之意,本以备灾伤,若州县灾伤颇甚,遇朝廷特旨,唯于近下贫乏之户放免役金,数亦微细。
今欲乞以州县岁收宽剩之缗,率以十分量收一二,馀自四等以下尽数均减,庶令贫民蒙被德泽。
伏乞下编修司农条例所相度行之」。
公前后献纳,务极公忠,弹击权贵,无所依避。
其章疏既上,即焚其草,故人莫与闻也。
八年某月,权知审官东院
五月,判司农寺
八月,充北朝国信使
九年二月,除知许州,未行,改河阳
十年二月,移沧州,未及境召还,权三司度支副使
是岁南郊经费甚大,而沛然有馀,公之谋画居多,朝论归之。
明年,改元丰,四月,赐四品服。
二年五月,除右正言知制诰
是月知审官东院知谏院判国子监
是时学舍颓圮,规矩不振。
公以谓国家以育材为本,太学实贤士之关,将相大臣由此途出,不宜茍简,因具为奏,先帝从之。
于是增修为八十二斋,更定学制,第肄业者为三舍,以别优劣。
学者繇是激励,四方来学,亡虑二千人,自国初以来无盛于此。
使教养完备,多士安于进修,公有力焉。
九月,兼判将作监
十月,兼提举兵吏司封官诰院
十二月,充馆伴北朝贺正旦人使。
是时慈圣光献皇太后上仙,方在殿殡,臣僚朝谒,悉罢舞蹈。
虏使乃欲以常仪入见,公谕之,不从,曰:「北朝正为贺礼遣,岂可却循南朝私礼」?
公曰:「在典礼仪范当如此,既来奉使,当从本朝仪范。
且如本朝遣使到北朝,当如之何」?
人使不听。
公曰:「此已定,断无改易。
国信少卿职在阁下,当识典故,岂有人主在哀毁中,却行拜舞称贺之礼,于义安在」?
人使词诎。
公曰:「若不从本朝仪范,终不可入见」。
反覆折谕,卒罢舞蹈。
先帝闻之,深嘉其事。
三年正月,兼详定郊庙奉祀礼文。
时方议南北郊祭,议者各持异论,纷纷未定。
公以谓合祭非典礼,遂上议曰:「窃以阳生于十一月,阴生于五月,则阴阳之生,天地致用之始。
先王于是顺阴阳之义,以冬至祀天于地上之圆丘,夏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以至牲币、器服、诗歌、乐舞、形色、度数莫不仿其象类,故天神地祇可得而礼。
由此观之,夏至祭地于方丘,而天子亲涖之,此万世不可易之理。
议者以谓当今万乘仪卫加倍于古,方盛夏至时不可以躬行,乃欲改用九月,不唯无所依据,又失所以事地顺阴之义。
必不得已,臣以谓宜即郊之岁,于夏至之日,盛礼容、具乐舞,遣冢宰摄事。
虽未能皆当于礼,庶几先王之遗意犹有存焉(下阙)」。
慈圣光献皇后谥号议元丰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五、《宋会要辑稿》礼三二之三四(第二册第一二一六页)
故事,祖宗诸后谥号皆二字,惟章献明肃皇后以四字。
即具奏禀,奉御宝批付臣曰:「先帝以宗子入继大统,嗣位之初,哀毁过度,感疾逾年,军国机务无所禀决,人情恟惧,神器震摇。
赖大行太皇太后聪明睿智,机宜裁处,于是中外妥贴,宗庙获安。
逮皇躬康宁,匪由人言,即诏复辟,退飨东朝之养,十有七年,以慈为宝,拊子育孙,裕如也。
功德盛大,振古无有。
今以四字为谥,大惧未足形容万一,姑循故事而已,宜以四字定谥」。
臣再拜稽首奉诏。
于是有司择日,集百官于太庙,以请大行太皇太后尊谥。
臣谨昧死上议,窃推迹上世虞夏以前,质胜文隐,未有谥号,以名配位,死生同称。
降及于商,虽有成汤之号,而其传盖略,无得而稽焉。
周公旦相武,赋宪作为谥法,以迹行表功,实往名归,大细相称。
而后百王遵之,莫或废失。
故生有丰功盛德,殁有大名显号,于发挥光烈,垂耀后世。
盖其为法,下不得诔上。
求诸典礼,后之谥必请于庙,所以质诸神明,示天下于至诚大公之极,非臣子之所敢专也。
恭惟仁祖道侔乾坤,德配尧禹,天既启以太平至治之运,乃作之合,以助成《关雎》《麟趾》之化。
是以大行太皇太后应运挺生,赋畀笃厚,超绝今昔,聪明睿智之性,慈仁恭俭之行,天成生知,不习而至。
养德闺门,则有窈窕之淑闻;
俪体宸极,则有《思齐》之徽音。
辅佐君子,朝夕忧勤,有《卷耳》之志;
被服浣濯,躬俭节用,有《葛覃》之本。
爱均庶嫔,有《樛木》之逮下;
化行隐远,有《兔罝》之好德。
退抑戚属,而饬之以恭谦;
惠哀鳏寡,而振之以衣食。
教内修乎闱闼,治外形于家邦。
安止乎礼义之宫,嬉息乎艺文之囿。
炜炜乎,维兹以论后妃之德,固已极矣,然犹未足以彷佛盛美万分之一也。
若乃嘉祐之末仁祖春秋既高,皇嗣未立,中外懔懔,人怀不宁,已而英宗入居东宫,国本既建,于是天下之心泰然。
仁祖圣断不惑,早定大计,实由大行太皇太后先知达识,力赞以成。
英宗即位之初,哀毁感疾,于是权宜听政,庙社以安。
亦既复辟,退处东朝,委远功名之隆,优游妙道之域,悟性命之灵,通死生之变,不访乎崆峒而得治身之要,不登乎姑射而知凝神之方。
盖正位宫闱,垂范十载,受遗两世,母仪三朝。
渊默无为飨四海之养者,十有七年。
皇帝仁孝纯至,恩义致隆,咨务谈经,问安视膳,尊奉报称,在礼无违。
今明诏之所发挥,皆本诸至诚大公之极,斯足以照映前古,光辉无穷。
《记》曰:「文王无忧,以其有王季为之父,武王为之子也」。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仁祖以为夫,英祖以为子,皇帝以为孙,圣神相承,源深流远,以此较彼,文王为不足侔。
臣历观载籍之传,任、姒于周,有内助之效,而无闻于社稷之功;
马、邓在汉,有关政之勤,而不知乎道德之奥。
犹且流身《雅》《颂》,腾芳简编,举以槩今,不其陋欤!
呜呼,羲轩以前,既不可得而考者,自三五以来,后妃之美,未有如大行太皇太后仁功圣德之盛,昭天漏泉者也,是宜为宋文母,以诏于万世。
谨按《谥法》,爱民好与曰慈,能以仁教曰慈,通达先知曰圣,穷理尽性曰圣,和宁百姓曰光,格乎上下曰光,聪明睿智曰献,博闻多能曰献。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包括众美,以集大成,神明之所歆,天地之所合契,宜以祖宗之命,奉上尊谥曰「慈圣光献」。
北宋 · 蔡承禧
天上玉栏花已折,人间方士术何施慈圣光献皇后挽词)
按: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四